Loading...
Larger font
Smaller font
Copy
Print
Contents
從心出發 - Contents
  • Results
  • Related
  • Featured
No results found for: "".
  • Weighted Relevancy
  • Content Sequence
  • Relevancy
  • Earliest First
  • Latest First
    Larger font
    Smaller font
    Copy
    Print
    Contents

    4月27日 良善的撒瑪利亞人(一)

   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,說:「老師!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?」(路10:25;請參閱路10:30-37)FH 124.1

    群眾都屏息等待耶穌的回答。但鑑察人心的主基督知道祂敵人的目的和意圖。祂把問題推回給那個提問的律法師,說:「律法上寫的是什麼?你念的是怎樣呢?」那律法師回答說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愛主你的上帝;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。」FH 124.2

    律法師提了一個明確的問題,得到了同樣明確的回答。他在回答「律法上寫的是什麼」時,省略了一切沒有價值的儀文條例,只提出了兩大原則,即律法和先知的總綱。耶穌稱讚他回答得有智慧,說:「你這樣行,就必得永生。」FH 124.3

    為了回答「誰是我的鄰舍呢?」,耶穌講了良善的撒瑪利亞人的比喻。祂知道猶太人只把本國的人算為鄰舍,並且蔑視外邦人,稱他們為狗、未受割禮的、不潔淨的和污穢的。他們尤其鄙視撒瑪利亞人。但是耶穌說:「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,落在強盜手中。他們剝去他的衣裳,把他打個半死,就丟下他走了。」FH 124.4

    那個遭難的人這樣躺著時,一個祭司經過,只是瞥了一眼傷者。他既不願勞心費力破財幫助他,就從那邊過去了。又有一個利未人經過。他好奇地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,就停下來看了看那個遭難的人。但他沒有同情心促使他去幫助那個垂死的人。他不喜歡做這事,他既想到事不關己,也就從那邊過去了。這兩個人都是擔任聖職的人,並且自稱是熟悉和解釋聖經的。他們在本國偏執的學校中受了教育,變得自私、狹隘而排外了。他們對任何人都不感到同情,除非那人是個猶太人。他們看了看那個受傷的人,但是看不出他是不是他們本國的人。他或許是一個撒瑪利亞人—於是他們就轉身走了。—《時兆》,1894年7月16日。FH 124.5

    Larger font
    Smaller font
    Copy
    Print
    Contents